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太极拳的起源、流传与现状

爱教练小编 2013-04-18 14:59:36 1825浏览量

一、太极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0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闹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

0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03.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入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04.武当山创拳说。

中国武术与宗教渊源颇深.至少在理论上可见其广泛的牵涉。而流行的“内家”“外家”之分,将武当归于内家,少林归于外家,其立论客观与否,可另为议论.但无疑加重了武术的宗教色彩。与此相应,出现“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的观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这种看法的认为,“炼丹”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活动内容,也是古代研究养生术的一种方法.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多为静功),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如带脉、任、督脉等),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二、对“创造人”或“创始人”的理解。

01.经常听到大家在争论太极拳的创始人是谁是谁,其实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就像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一样,是一代又一代的精英推动和发展才形成到今天这个状态的。精华能够经受得了时间的磨砺,一点一点积累:沉淀、堆积,并且永远不会停止发展的步伐。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事情应该都是这样的。

02.“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等。正式以“太极”这两个字给拳命名的是明末清初的陈王廷,而把“太极理念”融合在武学中是从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更早就开始的,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所以我们应该这样说:“太极拳只有代表人,而没有创始人。”历代的明师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影响和推动了太极拳的发展,他们功不可没。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是人,而不是神仙,后人没有必要把他们吹捧成会飞。

这个创始人概念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例如:从远古洪荒到神农氏时代,人们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药常识,而最后都被故事归结为“神农尝百草,”大家也都愿意相信并接受这个故事是真的。而事实上,中医中药理论的形成是多少代人,多少各领域的精英毕生实践经验的沉淀与汇集,这个工作不是一个人一生短短几十年的努力就能够全部完成的。所以整个中医中药的研究,就像是一条长河,而神农氏就是长河中的一个浪花,是一个代表人、集大成者,而不是创始人。如果谁抱着创始人整个概念,那么就等于脱离了长河来谈论一个浪花产生的作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同样道理,整个“太极拳”的研究也是一条长河,而张三丰、陈王庭、王宗岳、杨露禅……他们都是前赴后继的闪亮的浪花,是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同时还有无数未曾留下姓名的学术研究者,就是撑起这条长河的每一滴水。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生命的渴望,形成不断进取的探索历程,就是推动这条长河向前奔流的动力。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那么大家的思想就不会那么僵硬死板,也不会去争论什么创始人了。我们要向前看,不要停留于过去,研究过去也是为了开创未来。

03.学习太极拳是以个人对肢体语言和哲理的理解能力为成绩的根源,有好的老师教,然后再有好的学生学,才能够出现成绩优秀者,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太极拳不是遗产,作为父母不能嫁接给子女,父母只能够以老师的身份教子女去学习,当然好的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跟自己的关系亲一些就多教一些,老师的任务是:发现每个学生的天赋并帮助每个学生更好更稳更快地迈上眼前的那个台阶,至于能够爬到哪个高度,因每个学生的先天领悟能力而决定。因此就算这一代精英出现在你家,下一代精英到底出现在哪家那是随机的,可能出现在学生中的某一个,但不可能由老师自己来指定,老师只能够发现并引导新一代的精英在自己的肩膀上爬得更高。能够做到这样的老师就是“明师”。

04.后人必定超越前人。事实摆在面前,奥运会的记录也是每每被刷新的。前人几十年的心血才换来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给后人提供了最精华的锻炼方法。后人有幸可以借助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登,所以必定能够爬得更高。

05.写下这篇文章,没有丝毫偏私,以整个天下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不赞扬谁,也不否定谁。请天下“太极门中人”扪心自问真相是否如上所述。并祈望天下之人以天下的尺度去评论天下之事,而不要局限于哪个山头哪座庙的小范围眼光来论狭小之事。

三、太极拳的门类。

按照研究重点,太极拳可以分成两大类:以武当山为代表的中国道教文化凝聚地,是研究“太极哲学”为主的群体。以五大门派为代表的武术文化凝聚地,是研究“太极武术”为主的群体。两大门类各有其研究重点,当然武当山同时也研究“武术”,五大门派同时也研究“哲学”,相互融合,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四、太极拳五大门派。

中国现存太极拳门派中,按照练习人群基数、影响力、文化底蕴等分类,可以划分为:陈、杨、武、吴、孙五大门派,关于五大门派的形成与流传,在其他资料中很容易查到,包括其他纷繁复杂的旁支和新生的门派,这些都是人性狭隘性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家可以去查资料,我们在这里不一一叙述。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是文化大融合过程中的产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流,才能够生生不息。如果说是“谁”的“太极拳”,或者说是“谁家”的“太极拳”,那就是片面狭隘的了。因此无论哪派太极拳都应该是太极文化中的太极拳,门派之争,太过无聊,那为什么我们的教材要沿用“传统杨式太极拳”这个名称而不直接称为“太极拳”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01.一家之言,无论多完善,总有其局限性,不能代表全部,也不可能涵盖整个太极文化。

02.本套教材理论主体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杨式太极拳”,改名变来变去太麻烦,本来门派就够多够繁的了,再变怕又生出新门派来。

03.大一统的中国“太极拳”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受个人能力的局限当世可能无法实现,但愿后世能够有更强的团体出来实现我们的愿望。

04.跆拳道就是因为统一才迈向世界的,而当今中国大地上,中国武术的知名度却不如外来的跆拳道,为什么会这样?在这个亚健康时代,中国武术项目中也只有“太极拳”以其“健康锻炼理念”而最有可能被全世界所认同,但是四分五裂的现状导致没有统一的动作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阶考段标准,什么都没有,让别人从哪里起步?让别人怎么去接受?如果能够接受的人不多,那么“太极拳”怎么迈向全世界?怎么流传于后世?——请天下“太极门中人”反思上述问题。

当前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