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谈谈私教这个职业

白鑫 2013-11-15 23:59:35 1542浏览量

从上世纪90年代私人教练开始出现在健身俱乐部的服务项目里。这一点不得不佩服国人的接受和模仿能力,没有职业标准和规范的理论,仅仅凭借一个名称就可以形成效益,同时还发明衍生了“私人陪练”这个不伦不类的服务。

男色时代           90年代初中国人的钱袋子突然变得鼓胀,随之鼓胀的还有消费心态,中国的健身行业正是在这种鼓胀的心态中得到最初的支持。那时的健身观念不是健康而是时尚。当然,私人教练服务自然成为一种“得瑟消费”。需求决定了一种职业走向,人家花钱既然不是来学健身的,教练们也自然不会在专业上花太多的心思。“阳光、帅气、体型、肌肉”这些一直刻在教练身上的名词在那时候却是主要卖点。教练一直走在“男色时代”的前沿,诱惑中断了许多教练的职业,这个曾经的现实成为现在从业者的教科书,或贬或褒或抑或扬,“男色时代”已不再是现今教练职业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生命力的——专业。

门槛          直到现在,各种专业培训机构证书泛滥各类课程多的像高考,却一直没有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与国外相比较,我们的教练入行不需要自行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不需要“心肺复苏证”,不需要四年专科的根正苗红,不需要备案,需要的只是考个证,剩下的凭自己的钻研和良心。    当门槛低到地下,我们不用担心会被绊倒,但我们会担心掉进坑里。    低门槛让这个职业得不到保障和尊重,经营者不会因为招不到教练而担心核心力量薄弱,于是才能听到“不好好干就滚蛋,人多的是”这样让人心寒的话。他们要的不是专业,而是更专业的销售。当教练小于等于三条腿的蛤蟆时,这个门槛上的进进出出就更加频繁了。历练之后残存的那些精英们开始另立山头——工作室,一个不得已的专业分流。

职业人          我习惯按照专注度把从业者划分成“从业人”和“职业人”。职业人对职业的专注度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没有上班下班的区分,不受老板脸色的干扰,不随波逐流,做一切我该做的,只要符合职业标准,这是一个职业人外在形态。无论在哪训练,他们会习惯性把哑铃放整齐,只要看见不专业的行为,他们都去帮助。    入在骨子里的意识,发烧友般的痴迷,他们心里的职业不是商品而是作品,所以他们的价值不在于量产而是精品。这一切的初始动力仅仅因为喜好,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得感谢低门槛,才让中国健身行业在“山寨威武”中得以壮大。  

收入与坚守          当一个职业门槛低到可以随便进出的时候,门里的就会出现一个无节操的世界。同一个屋檐下有时会有10倍的收入差别,你会不自觉站在对面耻笑自己的坚守。梦想在生存面前像是方便面的调味包,美味而没有营养。    相反,艰难才让坚守更有价值,前提是物质支撑。这个职业像夸父追日,你只能尽量靠近它,而永远触不到。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投入,还是跟物质有关。    总有一些会成为典范在激励或诱惑着后来者,与其说他们把自己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不如说是成功后的显摆。除了坚守,我们找不到复制的链接。    那么,我们索性就去坚守吧,甚至忘记自己的坚守,只留一个初衷,一直玩下去。玩,心无旁骛地去玩,是无意走向成功的最佳捷径。

前途          但就职业来说,教练的前途是光明的,起码我们是在从事一个永不消失的行业。但就个人而言,前途是近视和远视的区别,这是坚持或放弃的原因。    好在健身行业的已经走过了“吃青春饭”的认知阶段,教练的知识和经验累加可以作为养老保险了。欧美国家的私人教练事业巅峰都在40-50岁之间,当然他们有成熟的商业化模式可以包装课程和整合培训。在中国目前老教练和老中医一样只能靠坐堂门诊口碑相传,难以更大建树。不过,不用担忧,最不济也算个手艺人。    那么就在30岁之前扬名立万吧,顶着一头的光圈走进商圈,把奖杯证书陈列起来作为盈利的招牌。走到这一步,他已经自绝于教练了,沦为培训师。

走向          随着健身行业的细分,私人教练的前缀词也变得丰富起来,健身、瑜伽、泰拳、康复等等等等。我们似乎不再担心自己的饭碗,而是担心自己的钱包。不进则退的忧虑需要我们不停充电,以至于最终忘记了职业范围。医生、保健、营养、心理等领域的人开始视我为敌。这个职业又开始走进大而全的误区。

     曲线上升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折腾的多了过分了,也许会引起更广泛的重视,会在抖动和沉降中让路基更加结实平坦。这就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期间有我们的努力,不管进退,我们为此折腾过。

当前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