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田径运动肌肉损伤及恢复

廖桂权 2014-05-15 20:45:51 604浏览量

在田径训练与教学中,肌肉损伤是时常发生的事情,主要是由于运动的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的因素,肌肉负担过重,动作用力过猛,肌肉力量不足等原因造成。通过对田径多年教学训练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肌肉损伤的基础理论,生物力学和解剖生理学方面来研究田径运动肌肉损伤。尤其是对损伤的多发部位的肌肉研究,可以提高对田径项目中肌肉损伤原因的理论认识,从而减少伤病的发生,提高训练水平。

  一、田径运动中引起肌肉损伤的原因

  肌肉损伤是指肌肉主动强烈收缩或被动过度拉长时所造成的肌肉微细损伤或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一次强力牵拉引起的肌肉急性损伤,此类损伤多发生于跳跃、投掷项目,另一种是持续过度地使肌肉处于疲劳状态引起的慢性损伤,此类损伤多发生于长跑等径赛项目等。

  (一)肌肉组织的损伤(主要是炎症)与肌肉组织的生理变化有关

  长期的训练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而肌肉体积增大后,其周围的筋膜没有足够的弹性。当肌肉处于工作状态时,大量的小血管扩张以增加肌肉的血液流量,这样使得肌肉的体积进一步扩大,引起相对性肌肉组织缺氧,细胞内环境也发生变化,乳酸形成,体液从毛细血管渗出,肌肉内水肿就会随之出现。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肌肉间隔的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间隔内肌肉收缩牵引骨膜,引起骨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发生疼痛现象。

  (二)“杠杆原理”下的爆发式用力,使肌肉超限收缩而受伤

  下肢快速下压着地,上体快速绕支撑点向前转动。是田径项目中最常见的动作。如过栏时,摆动腿下压着地,身体快速前移;起跳时,起跳脚前伸着地并快速蹬伸;投掷项目中的左侧支撑等。在这些动作中,脚着地后,身体实质上是绕支撑点转动,着地脚要达到强有力的蹬转效果,它必须有效地利用转动原理,也就是杠杆原理。从解剖学角度讲,韧带和肌肉附着在关节附近有一个较短的力臂,地面反作用力相对支点的力臂通常远大于韧带和肌肉的力臂,反作用力力臂远大于肌力臂,这就意味着较大的反作用力(外力),就迫使肌肉必须产生出更大的肌力(张力),当运动身体要快速移过支撑点并迅速转为强直蹬伸时,就需要有极大的反作用力来作为动力,相对的肌力就必须更大,获得更大肌力的结果,就极易使肌肉韧带在收缩发力过程中超过承受的最大负荷而损伤。

  (三)长期疲劳性负荷是引起肌肉组织慢性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重复的小负荷也会引起肌体组织损伤。身体的任何部位在受到重复的机械负荷作用下,通过不断积累的磨损或疲劳,机体组织的机能都会下降,从而使肌体对负荷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下降。在田径运动项目中,跑与竞走运动员多发生这些损伤,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地面支撑反作用力几乎垂直通过下肢到上体,逐渐为人体的肌肉骨骼等组织吸收。当人跑动时,腿的方位与地面构成一定的夹角,这样,来自地面且比静止时反作用力大得多的冲击力就会直接作用于下肢并将力向上传递。在田径技术中,化解这一冲击力的有效方法是着地时脚“扒地式”的滚动效果,由于周期性动作时间长,运动员着地时的这种“扒地式”的滚动效果会随体力的下降而减轻,从而使力直接作用于小腿,疲劳性的肌组织炎症就是这样产生的。

  (四)田径运动中引起肌肉损伤的其他因素

  运动员精力不集中,疲劳状态下训练或者肌体在相对疲劳状态下的意外受伤在田径运动员受伤人员中占有一定比例,这种状态下受伤也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外界环境有关。

  二、田径运动肌肉损伤的恢复

  肌肉运动损伤初期会发生疼痛、肿胀、炎症反应等症状。为减轻这些症状采用“应急处置”,主要包括:制动、冷敷、加压、抬高四个方面。损伤后期的治疗措施称为功能恢复。由于功能恢复直接影响运动能力,因此它越来越受到运动医学界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功能恢复手段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物理治疗

  主要是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力、电、光、声、磁、热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理疗的目的是活血化瘀、镇静止痛、缓解痉挛和增强保护性抑制,消除大脑皮层中的病理兴奋灶,增进受损关节肌肉的强度。物理疗法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运动疗法

  损伤后的康复锻炼可以维持心血管功能及代谢的运动适应性,防止因停止训练而引起的各种疾病,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和骨与关节的变化。运动锻炼治疗可以引起肌原蛋白中肌蛋白的变化,改善肌肉力量,提高血清睾酮水平,使肌管增多(肌纤维再生活跃),从而促进损伤肌肉的恢复。不同强度训练对肌肉恢复作用不同。肌肉急性拉伤后采用较小强度的训练可使受损肌肉的修复在功能、形态结构等方面朝有利方向发展;当采用较大强度训练或渐增中等强度训练时,由于受损肌肉对其产生适应性变化,虽然使得肌肉极限强度、最大伸长量和断裂密度等主要力学指标性能明显提高并部分达到拉伤前水平。但此时肌肉的弹性刚度指标明显上升,肌肉的弹性明显下降,对肌肉的再次损伤构成潜在威胁。不同训练方法对肌肉恢复作用也有所不同。牵张训练对拉伤肌肉的收缩性能恢复有积极意义;跑台训练在抑制拉伤肌肉收缩力消退上有一定作用,但未表现出训练效应的累积,而表现出肌肉应力衰减的进一步降低;适量的静力训练对拉伤肌肉的功能性恢复有较好作用。另外,损伤早期大运动量训练对肌肉恢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损伤后期为恢复原有运动能力。则需要进行较大运动量的训练。

  2.磁疗

  磁疗在医学上有各种应用,有静磁疗法、复合磁疗法、经络磁疗法和磁水疗法等。磁疗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促进表皮生长,具有很好的镇静止痛和消炎消肿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

  3.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损伤后痛肿是因为气血瘀滞:在损伤早期不宜使用按摩手法,在损伤中后期按摩可疏通经络,按摩可促进损伤部位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和成熟,促进纤维母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促进胶原纤维合成,并使其排列规整致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可松懈损伤组织间的粘连,促进受损肌肉形态结构的恢复,减轻肌纤维组织增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减轻受损组织水肿,清除坏死成分,加快炎症消散。刮痧法对治疗肌肉损伤也有作用,可以通经活络,扶正祛邪,调理气血,使瘀血由里出表,经皮腠而外达,使周身气血迅速得以畅通。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到达病变处进行轻微切割、剥离等不同形式的刺激,疏通经络,顺畅气血而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肌肉损伤的治疗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清热凉血为主。中药在损伤早期具有保护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渗出与浸润,加快炎症产物的吸收与肿胀的消除,减轻肌纤维变性坏死的作用;在损伤中晚期,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损伤后残留在组织间的异物,为组织再生创造条件,同时促进肌纤维的再生,加快再生肌纤维的成熟,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大强度训练后辅以正确的中医药恢复治疗,对肌肉功能的增强和疲劳的消除有良好作用。

  (三)西医抗炎药物疗法

  抗炎药物主要在肌肉拉伤的早期使用,可以推迟炎症反应。

当前文章地址:

教练简介

廖桂权

5年经验 舞蹈

广东零基础健身教练,舞蹈教练培训

教练简介

廖桂权

5年经验 舞蹈

广东零基础健身教练,舞蹈教练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