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信息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上海浦东声乐培训

声乐 爱教练小编 2022-05-15 02:03:55 646浏览 培训时间:长期有效
爱教练小编 2022-05-15 02:03:55 646浏览

培训科目:声乐

培训时间:长期有效

培训地点:广州市天河区

上海浦东声乐教练 音乐 钢琴 杨丽权老师




我是一名声乐老师,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师教龄8年。中国文化部全国音乐考级演奏级;教育部颁发教师资格证;李云迪钢琴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哈哈少儿频道炫动音乐节主题曲作曲;




我是一名优秀专业的钢琴教师,擅长在启蒙阶段调动孩子对于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善于沟通,主动和家长、学员在钢琴的学习中解决技术和心态问题;对于手型、节奏、音准等基本功要求极高,在打下基础阶段有独特的建树;热情阳光、乐于助人,悉心地回答学员及家长的各类问题,在组织考级、演出、比赛的方面有很多经验和能力。


我主要在上海浦东教学,接下来我谈一下钢琴弹奏中最重要的技巧的理解。


一、预备阶段


音乐形象发音决定着是否需要泛音、决定着音的强弱。总之,全部的技巧直接取决于音乐形象。因此,从钢琴结构发展的观点来说,钢琴学习中的初学者最主要的条件在于开始弹琴之前要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幻象。预备阶段以及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有教养意义的游戏和唱歌,就服务于这个目的。


钢琴弹奏中,即使是最基础的,也会给学生带来复杂的多种多样的负担。学生应该同时注意手臂、手掌的工作,但是切记,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损害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所以这一切学生都是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因为钢琴的体积、键盘的大小和重量都是给成年演奏者准备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钢琴弹奏观点来说预备阶段应该完成各个方面的任务。应该培养学生多声部的熟练技巧,同时能兼顾多方面的注意力,还要根据可能,解决某些机械性的困难,这些困难在学习弹奏钢琴的初期就会遇到。预备阶段的任务还包括学习读谱,要达到分析二声部的乐曲没有任何困难的程度,甚至在学习钢琴弹奏的一开始就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想使学生日后能很好地读谱,学习读谱就必须与练琴同时进行。 学习一开始就培养学生正确用钢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各样的有节奏的游戏在培养动作和谐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比如模仿鸟类飞翔以及所谓“作坊的设施”就是这样的。


孩子们以各种不同的有节奏的动作模仿鸟类的飞翔以及用各种工具的劳动:鹰“飞翔”的动作等于二分音符的时值,鸽子飞翔相当于八分音符,拉锯的人前倾后仰的动作等于四分音符,诸如此类等等。用手臂画圆圈的动作是一种能培养儿童节奏感最有益的游戏。


它借助于这种动作起初是半个乐段,然后是整个乐段,最后使一首完整的儿童歌曲构成一个缓慢而均匀的动作。用均匀的动作画圆圈,要使手臂完全落下来时正好与乐段的结束相吻合,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些动作练习结合指挥练习,有助于学生自由地、从容自如地运用手臂。


二、技巧工作的准备


钢琴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进行统一的活动。达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教师弹奏时,学生指挥,或者画圆圈。手指工作的机械准备是借助于练习操以及手指在空中缓慢的颤动进行的。经过实践的准备练习,在乐器上的弹奏就可以从旋律开始。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初学者的学习基础也应该是音乐感受。开始就在钢琴上进行手指练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仅是初学,让他把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发声上,而是用在手指的动作上,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就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


但是既然要达到纯粹机械性的目的,那么就不如在开始时脱离开乐器单纯地练习手指动作。当学生在钢琴上已找到歌曲所有的音时,学生应该一个动机接着一个动机地练习弹奏,可在乐器上进行,也可在空间进行。如果能使学生手指的动作仿佛有直接“来自内心“”来自胸中”的感觉,那么手指的工作就会非常容易。


从一开始就必须注意手指准确的目的和明确的工作,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这样就不会产生第二关节的多余动作和第三关节的“折断”。开头和结尾的音经常应该用整个手臂弹奏。在学习的初期所能遇到的断音或反复音,也是如此。但是在学习的初期最好给一些没有断音和反复音的旋律。


在学习的第一年不要学习下臂的弹奏———如快速断奏,因为正确地实现这种弹奏,要求完善地掌握上臂的统一动作。只要注意在均匀的连奏中手指工作和手臂统一动作的完整,很快就可以达到完善的程度。


坐姿不当往往会造成下臂“抖动”和指尖负担过重,这会妨碍手指妥善的工作,应该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在连奏中使手指自觉地弹奏,在断奏中使手指进行积极的弹奏,永远像是手臂的延伸,就是手指的独立动作要减少到最低限度,只保留最必需的。我是一名钢琴老师,想学钢琴或者音乐记得找我,我在上海浦东等你哦。


培训场所: 双方协商

培训时间: 双方协商

联系方式:1881403111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