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为什么要让孩子练柔道

爱教练小编 2021-11-29 15:30:39 871浏览量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下面是爱教练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为什么要让孩子练柔道,欢迎借鉴参考。

家长:什么是柔道,为什么叫柔道?

教练:柔道是一项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国外有很多忠实的练习者,柔道不光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柔道”中的“柔”字意识是温柔,柔软,以温柔的方法摔倒对手。“道”的意思是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规矩。柔道最重要的就是“道”,他推崇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贯穿礼仪、感恩、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柔道是摔摔打打,对抗激烈的运动。在中国对柔道运动的宣传力度又很不足,所以在大家印象中练柔道的都是胖子,大家会对柔道有很多误解。

家长:练习柔道又有那些好处呢?

教练:明道,知礼,育心。

柔道推崇“礼始礼终”的尚武精神,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通过师生间的敬礼仪式、幼儿之间的相互礼让等,让幼儿理解了“礼”的含义,知道怎样做才是“礼”的表现。懂得以礼待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

防身,启智,自信

柔道运动有独特的自我保护技术可以培养孩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运用最合理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身体要害。比如在跑步摔倒的时候不能用手掌直接撑地,要抬头避免五官着地。在向后滑倒的时候要收头团身,避免后脑受到撞击。在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让孩子们通过柔道的练习起到防身自卫的本领,相信也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在柔道练习过程中促使骨骼肌肉收缩,而且使右脑能发挥空间感知、类型识别等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对协调性的严格要求促进左脑的发展,从而使左右脑同时得到了锻炼。促进大脑的发育,开启智力。

当孩子知礼又有技能可以防身的时候,孩子们会变的更加自信,不会滥用暴力。

家长:很多道馆挂着“精力善用,自他共荣”,这是座右铭吗?什么意思呢?

教练:这是柔道创始人日本著名教育学家“嘉纳治五郎”留下的柔道宗旨。意思是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自己的力量,品行端正,尊重和感谢他人,如果双方能够互相信赖,就可以共生共存,共同提高进步。(妥善的把自己的精力运用在最好的地方,和你的朋友对手共同提高)这也是柔道精神之所在。

家长:是不是只有体格强大的孩子才能练柔道呢?

教练:当然不是。身体弱小的孩子更应该练习柔道,通过柔道训练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强大起来。上面讲了,因为大家对柔道有很多误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下至4岁,上至70岁,都可以练习柔道。

家长:孩子可以开始练习柔道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呢?

教练:以每个孩子的自身能力而定3--6岁不等,家长不要低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比你想象中要更棒。

家长:孩子会不会暴力?

教练:不会,因为柔道运动最先教给孩子的就是尊重他人和尊守规则,不管是长辈、同学、还是练习的场地都是你应该敬畏的,因为它会帮助你成长。遵守家里的规则、训练场馆的规则、学校的规则。在规则意识下,知礼,明道,掌握防身技能,是柔道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最大不同!

家长:孩子会不会受伤?

教练:柔道讲究顺势而为,其特有技能“受身”,其作用就是在自己冲撞、摔倒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圆的动作化解和转移外部冲击对身体的伤害,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在科学的训练前提下,家长和教练都应该鼓励孩子鼓起勇气,战胜自我,

不仅在训练中保护自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保护自己因意外摔倒造成的伤害。

家长:自我保护,如何能够保护自己?

教练:孩子在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柔道自我保护技术训练后自然会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自己我保护意识,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应该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保护身体要害部位的反应。

家长:孩子需要多久能够见成效啊?

教练:柔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是一项可以终身练习并且受用的体育运动,它不光是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随着练习时间的增长,不论是是身体上会明显变得健康强壮,更能让思想上变的坚强有韧性,还是通过训练将自我保护的动作及意识渗透到骨髓血液中,他都将让我们受益一生。

家长:身体协调性差,柔韧性差,可以练吗?

教练:身体协调性与柔韧性都不是先天的,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大家大可不必对此过多纠结。通过柔道运动中的身体训练,我相信孩子改变的不仅仅于此。

家长:女孩子可以练吗?

:我闺女4岁开始跟我练习柔道,最大的好处是基本不会感冒发烧,而且精神面貌和没有练习过柔道的同龄孩子有本质上的不同。我想说的是,其实女孩子更应该练习柔道!女孩子往往都属于弱势群体,从小学习一项格斗类体育项目真的是很必要的。柔道中那些专业技巧,可以四两拨千斤,以温柔的方式让你将侵害自己的歹徒窒息或者立刻丧失攻击能力!当然我们希望每一位孩子一生都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当前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