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经济能成为疫情下旅游业的新风口吗?
如何找到合适的中考体育教练,露营、户外运动,为什么这么火,很多家长喜欢带着小孩露营运营,需要注意哪些?广州天河中考体育私人教练给你分享露营很火的原因,一起分析下露营经济的风口!
五一、端午假期,谁的朋友圈没有被漫山遍野的露营帐篷刷屏?
据说,仅有23.5%的年轻人没有在今年的黄金周假期参与户外露营野餐活动。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也显示,五一国内游1.6亿人次,逛公园、露营等成主流。杭州、重庆、西安、广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都出现了“露营热”,90后和80后有娃人群占比近9成。
一夜之间,仿佛任何有河有树有草地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蓬户区”。
回想之前,出现过一个词——“山系青年”。所谓“山系青年”,其实大多是当下每天在城市中体验着加班、内卷的城市人,满心想离开枯燥的办公室、暂时摆脱身上这重重压力,才把回归山野作为一种逃离。其中,“露营”算是“山系生活”中最能被广泛接受的方式。
“去哪能扎帐篷?”已经成为2022年城市旅游人的灵魂一问。未来,随着人们对露营认识的加深,周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将会变成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方式。
站在疫情风口起飞?
近半数企业成立不足1年
受到整体旅游市场增长带动,以及消费者对短途旅游和更贴近体验自然的倾向,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299.0亿元,预计2022年增速达18.6%,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并将持续增长。
据天眼查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7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其中近半数成立于1年以内,40%的企业成立在1~5年之间。2021年我国新增注册超2万家露营相关企业,达到峰值,同比增长144%。今年以来,我国已有超7200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从地域分布上看,山东、海南和广东三地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这反映出,作为旅游业的新风口,露营行业年轻化特征显著,处于规模化扩张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我国露营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共有4起,全都是营地相关企业,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例如:
今年4月上旬,户外生活方式品牌“ABC Camping Country”获得数百万美元投资;
3月,精致露营品牌“嗨King野奢营地”获百万天使轮融资;
去年11月,户外运动、露营生活方式品牌“大热荒野”两度获得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
目前具有一定名气的营地品牌,其创始团队多具有较强“互联网+旅游”属性。比如“嗨King野奢营地”的联合创始人崔连波此前从事高端旅游;“大热荒野”创始人朱显曾在海外包车服务商“皇包车”公司任高管;总部位于广州的“Go Safari野奢营地”创始人龙伟涛同时也是心悦雅集民宿品牌创始人……因原有业务受疫情冲击,转型露营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流量从何而来?
“网红景观+特色玩法”更易快速出圈
当各地刮起“露营风”时,最能撩拨人们前往的营地多少得有些能拿得出手的特色,比如自然景观、差异化的营地体验、满足多元需求的露营游乐综合体。
近期马蜂窝发布的“2021热门露营地”等榜单反映出,露营更是网红景观与新鲜玩法的“带货好手”,火山露营、自驾露营、星空露营等小众玩法成为露营圈的新热门。
对于消费者来说,周边游决策链路短,一般就在1~3天,而露营的天然属性是覆盖客群更广,便于做陌生人社交,可以不断去填充“露营+”的内容——如“露营+剧本杀”“露营+咖啡”“露营+音乐”,来满足大众的精神追求,更容易抓住用户兴趣点,“所以做营地,内容玩法一定是核心。重要的是输出优质的内容,降低客人自发转发的门槛,形成主动传播。”
目前,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种草平台主要作为品牌曝光入口,交易闭环的完成更多依赖于携程,飞猪,马蜂窝,美团这些传统OTA。而在营销上,由于当前露营作为流量入口受到关注,持续有大量品牌主动找来寻求合作,包括户外品牌、车企品牌、生活方式品牌、快消品牌等,因此,跨界联动营销也是打通更多流量渠道、占领用户心智的重要途径。
入局容易挣钱难?
回报周期最快5个月,多数要一年或更久
户外运动、露营整体趋向于文旅产业,可以说是一门重资产运营的生意。尽管正当风口,但是一个回报周期慢、利润率较低的业态。
据了解,营地项目的前期投入多在几百万至上亿元不等,回本周期快的有5个月,但更多要一年或多年。
对运营者来说,尽管前期固定投入(如基建、租地、铺设水电网)可以通过与合作方平摊的方式降低,但后期运营成本需要不断投入迭代,比如帐篷几个月、半年就要换一次,还有装备、软装、耗品、运营团队等。其实,“回本快”反而是不合理的,那说明产品和服务体验未必跟得上。因为你要把体验不断翻新,那就意味着要不断做投入。
相比回报周期,品牌的忠诚度或许更加重要。因为,露营作为住宿的一个载体,最终是要打造多元化的商业综合体。因此,做“拎包入住式”的精致露营,品牌的产品布局要多、场景多元化、内容玩法足够新颖丰富,才能维持忠诚度,此外核心竞争力还在于能否提供全流程的舒适服务、中高端的体验、以及跨界联动的能力。
露营经济成新风向?
已成为旅游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露营经济,已经成为旅游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它的发展前景又会如何呢?
露营行业在日本和欧美都有着数十年的历史,但国内的露营行业因为这两年的疫情才突然走上了快车道。
随着中国露营市场爆发性的增长,其潜藏的巨大产业价值也逐渐显露。数据显示,15%的美国人约4000万人习惯性露营,日本露营者的比例约为10%。如果按照10%计算,未来中国预计上亿人规模的露营用户。保守估算,每人年均营花费1000元,就是每年1500亿元的直接消费。这个直接消费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拉动相关行业,算上乘数效应,中国的露营行业产值将达到万亿,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2014年至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299亿元,且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增速达18.6%、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
露营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吸引了上下游企业的不断加入。
根据天眼查检索发现,国内目前有近4.6万家露营相关企业,近三年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总量持续猛涨,近半数的企业成立在1年以内。
以工商登记为准,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新增注册超过3000家、8200家、20000家露营相关企业,2021年新增注册露营相关企业同比增长144%。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半年时间新增近万家露营企业。
抓住风口,必定有人乘风而上。这两年时间,露营赛道中也跑出了一些头部品牌。2021年年末,成立仅1年的露营品牌“大热荒野”连续获得两次千万级人民币融资。2022年3月,露营品牌“嗨King”也获得了百万级天使轮融资。
但疯狂增长的数字背后,也免不了一些问题。蒙眼狂奔中,露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价格战、服务水平低、口碑崩坏等问题频发,亟待补充行业标准;其次,由于使用频次较低,空置率较高,因此露营相关装备复购率较低......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伴随消费者对露营休闲活动需求的高涨,国家或将出台露营装备、露营营地等相关行业标准,露营市场有望走向规范化发展。
每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规范化管治。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露营产业,路才刚刚开始。
结 语
目前露营的高曝光是源于疫情的催生,加速了行业的成长。
但是,眼下国内的露营行业与发展多年的海外市场相比,还稍显稚嫩。露营经济正面临营地水平参差不齐、多数难以盈利的困境,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探索经营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露营经济的发展,露营营地将走向风格多样化的发展道路,目前已经出现了 “营地+景区”模式、“营地+田园”模式、“营地+研学”模式、“营地+体育”模式、“营地+玩乐”模式、“营地+演艺”模式等,预计未来露营营地仍会朝着多样化、创新化道路发展。
对于行业而言,不管眼下的风口能持续多久,户外运动、露营都会成为后疫情时代一种新的微度假旅游体验方式,并以“露营+”的形式长久存在,而运营能力是最终比拼的关键。我是一名中考体育私人教练,我在广州天河教学,欢迎找我提升中考体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