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教学:吐音在南、北两派有哪些运用?
如何找到合适的竹笛私人教练,广州竹笛老师怎么收费,要多少钱?竹笛的南派和北派有什么区别?广州番禺笛子葫芦丝老师杨建斌,自幼随父学习竹笛,获得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竹笛的南北二派的区别和吐音运用!
(一) 南派
流行在江南水乡的竹笛,用以演奏南方戏曲音乐、江南丝竹、江南小调等。醇厚圆润、典雅、秀美,具有典型的曲笛特色,用气平和均稳,舌头动作小,指法习惯运用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技法;但也不乏运用吐音技巧,在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上,特别是在吐音的运用上,讲究的是一种至柔。
吐音技巧原本就是一种非常热烈,激情的表现手法,虽然在南派竹笛的演奏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活泼的快板;但是,仅仅局限于一些较快的手指上的灵活程度来决定的,在舌头上的技巧上,南派演奏风格中不擅长运用舌头上的技巧,不排除,在南派演奏风格中,也会在适时的时候运用一些舌头上的技巧,但是传统的南派竹笛演奏当中对于吐音的运用还是很少的。
近现代一批竹笛演奏家、作曲家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舌头技巧在南派竹笛当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吐音的运用中。
在南派笛艺众多艺术家当中,竹笛大师陆春龄接受的主要是江南丝竹和昆曲等民间音乐艺术,并从中吸取了大量而丰富的艺术营养。
《欢乐歌》 江南丝竹陆春龄编曲,此乐句装饰音较多且细密,曲调风格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单吐圆润而细腻,在气息的配合下,使得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及人民陶醉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烈欢快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观众面前。
《小放牛》刘森改编曲,乐曲富有风趣优美的民歌色彩和浓郁的田园风味,以笛子独奏曲的形式表达了天真活泼的村姑与牧童间相互诘问、对答的明快情绪。全曲分为三段:第一段要用平吹,旋律悠扬恬静;第二三段速度较快,用吐音与平吹交替演奏对句,曲尾转调,更显得情调清新明朗、可爱动人。
《早晨》赵松庭曲,此乐句运用单吐,比较自由舒缓地表现手法,这种技巧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既要表现一种在早晨鸟儿醒来发出清脆地、甜美地、干脆利落地鸟鸣,又要表现在美丽的早晨太阳慢慢升起,照耀着森林,自然界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北派
北派流行在广大北方的如内蒙、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竹笛擅长演奏梆子戏曲音乐,二人台音乐及山歌小曲等。高亢嘹亮、风趣热情,擅长模拟戏剧唱腔与自然声响,具有北方梆笛特色。吹奏有力、用气较猛,舌头技巧多,经常使用花舌、吐音、喉音等;尤其以吐音的运用更为显著,形成豪爽泼辣特别富于生活情趣的北方竹笛演奏风格,具体的在北派的竹笛的演奏过程中,又有着具体的特点和民族地方特色。
如在音乐上便有西北民歌(如花儿、信天游、爬山调等)的高亢,东北民歌的激越,河北说唱(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的顿挫有力,北方戏曲(如京剧、梆子、秦腔等)的高昂铿锵,给我们展现出北方整体音乐风格的阳刚之气。
因此,运用竹笛的吐音技法来活现北方的刚劲之气时,就得运用双吐三吐等等。竹笛大师冯子存的《喜相逢》经过了三次变奏,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久别重逢及全家团圆的欢乐场面。应用了滑音、历音特别是吐音技巧等北方梆笛的特殊演奏技能,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整个乐曲情绪健康饱满,富有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
蒙古民间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很少出现变音,羽调式是蒙古族民间音乐最常见的调式。表现热情奔放的情绪时多用吐音,三吐效果模仿马蹄。《牧民新歌》 简广易曲,这一部分乐曲,充分的表现出了吐音技巧在北方乐曲当中所要表现一种热情奔放的情绪;非常逼真地刻画出蒙古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总之, 本文通过对竹笛技巧的吐音练习法的训练来探讨总结出以上几种训练方法。其中单吐、双吐和三吐略作具体的分析和训练方法的介绍,随着现代竹笛教学的发展和对技巧的掌握运用,各种技巧的探索与创新也在不断进步,本人的见解和观点可作辅助参考,有分歧的观点还望广大竹笛爱好者加以斧正。
我是广州番禺区笛子葫芦丝老师杨建斌,一般的收费标准为300元/小时,想学竹笛的同学一定要记得找我哦,教你短时间内提升笛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