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会影响学业吗,你想知道答案来了
体育运动会影响学习吗,一直以来,很多家长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对学习造成影响,认为体育锻炼需要花费时间而耽误学习。特别是很多70/80后的家长,他的印象中体育课一直是被文化课占用的,所以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可能还会存在这样的想法:孩子时间这么宝贵,还是不要运动了吧!
01
缺乏体育运动,身心疾病增多
而与之相反的事实是,现在的孩子与之前的同龄孩子相比,普遍存在肺活量小、动手能力差、近视眼、肥胖、体质弱等问题。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已经连续25年呈下降趋势,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现在的家长经常抱怨,怎么自己家的孩子动不动就生病,有个天气变化就感冒了,很让人头疼。同时,现在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倾向,心理问题日益加重。调查显示在过去20年里,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心理和沟通障碍、网瘾和自杀问题逐年增多。
02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为了研究运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早期教育研究专家简·威廉姆斯博士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缺乏运动将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大脑中的数十亿个神经元互相之间是没有互相联系的,而通过运动可以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运动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而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连续思考2小时后,被动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主动锻炼只需要5分钟就能消除疲劳。这说明了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其实目前学校每节课设置为45分钟后休息10分钟,再进行下一课,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据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率在30%以上。大脑的感觉统合能力也就是对人体各部分传输进来的感知信息整合处理能力,我们人体的多种感觉器官传输进来的触觉、听觉、视觉、平衡觉等都需要大脑的综合处理感知,如果感觉统合失调则会影响孩子对外界的感知能力。
体育运动,可以加强身体肌肉和大脑神经元的锻炼,可以有效提高对身体各器官的传达信息的敏感度和区分能力,保持个体的整体协调性。因此,体育锻炼是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及预防失调的有效方式,而感觉统合失调发病率逐年增高也与运动不足有关。
运动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大脑的额叶、枕叶等得到良好的刺激,有利于孩子复杂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提升专注力。适当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排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03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体育第一,学习第二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人格完善不可缺少的一课,体育运动是孩子必读的“成长之书”。毛主席老人家在《体育之研究》中说过,所谓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英国私立公学有一个宗旨——体育第一,学习第二。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在运动中塑造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素质,培养出上进、积极、自信、勇敢、坚持、乐观、合作的品质,这些都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孩子的成功,拼的不仅仅是智力,而是体力、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综合素质,谁更能抗压,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越运动越聪明,体育锻炼不会影响学业,反而具有促进作用。爱教练,让每个家庭爱上运动,我们一直为之而奋斗,你愿意一起加入为之努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