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羽毛球训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羽毛球技术动作复杂,且当前少年儿童羽毛球启蒙阶段的教学大部分是参照成人的教学模式和专业运动学校以及专业运动队的少年儿童训练方法。枯燥无味的训练式教学,很难迎合大部分刚接触羽毛球运动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很有可能让孩子们望而却步。如何以他们的年龄特点为出发点,吸引孩子对羽毛球的兴趣?爱教练小编今天带大家来了解,儿童羽毛球启蒙教学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兴趣至上原则】
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学习好羽毛球的基础以及启蒙教育的首要任务。在羽毛球体育教学活动中,兴趣对认知和技能形成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启蒙教育的首要任务。
兴趣培养要融于教学训练的始终,兴趣培养的内容要符合少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培养与羽毛球运动技术有关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等趣味性活动中。
【素质全面发展原则】
羽毛球的启蒙教学训练内容不要仅仅停留在击球技术的学习上,要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要抓紧儿童身体素质的各个敏感发育期,提早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锻炼。小学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展比较快,与视听有关的系统发展较快,可塑性强,适宜于发展平衡、协调、反应、灵敏、柔韧性。在羽毛球启蒙教学训练课上,多让孩子们做各种跑、跳跃、投掷动作,以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判断、理解能力。这一时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缓慢阶段,其关节、韧带装置、骨骼系统、肌肉系统都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力量训练以负担本身重量和轻负荷为好,其重点应放在柔韧、灵敏和动作协调性几个方面上。
【区别对待原则】
男孩与女孩的素质发育有一定差异,12岁之前性别差异不明显,12岁以后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龄越大这种性别差异越明显。男孩一般先是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长,其次是下肢爆发力;比较缓慢的、增长最晚的是臂肌静止耐力。女孩12岁前与男孩相同,12岁后腰腹肌力量和臂肌静止耐力显著落后,甚至出现增长停滞或下降。在教学训练中应尽可能做到区别对待,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特点、技术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循序渐进原则】
启蒙阶段的教学应提倡“先打到球,再规范动作”。因为运动技术的掌握规律一定是由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的。首先让少年儿童感受击到球的成就感后,再一步一步规范动作进而提高击球质量。这样练习者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握拍(正、反手挑球)、为什么要侧身引拍(击高远球)、为什么击球后有随挥动作等。
总之,羽毛球启蒙阶段的训练是让孩子们在学习羽毛球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运动的快乐、竞技的快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