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
首页 找教练 找场馆 培训信息 教学文章 教学视频 品牌动态

​普通球迷跟马龙对打,能赢吗?

爱教练小编 2022-05-05 14:34:17 458浏览量

如何找到乒乓球教练,你跟乒乓球高手的差距有多大,乒乓球练习有哪些技巧?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普通球迷跟马龙对打,真的一分都赢不了吗?问一个看起来很傻的问题——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万万没想到,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在知乎竟然有“907万阅读量、2153个关注者”的超高热度,这引发了我的深思。


我的答案是:不能。即使运气爆棚,碰巧接上一个,大概率也是机会球,毫无意义可言。


该问题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


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想起了亲身经历过的一段往事。


大概十几年前,跟几个球友组团去正定乒乓球基地学习参观(家本身就在石家庄),到了儿童训练馆,看到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十分激动。


当时,我在一起参观的几个球友中还算不错,大家“怂恿”我跟训练的孩子们比划比划。


然后一个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出头的小教练(男)走过来,了解我们的想法后,说:


“孩子们都在正常训练,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发五个球,只要你能接过去三个,我就安排孩子们跟你打打,如果接不过三个,请你们理解,继续参观就不再打了,可否”?


说实话,我没见过大世面,但也不是一无所知,之前陆陆续续接触过一些专业退役运动员,好多还交过手,差距肯定有,但并没有觉得遥不可及。


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被小教练无情“毒打”。


第一个球,纯下旋。我接的时候,球直接“栽台子上”了,注意“不是扎网”,是“栽台子上”,一接就掉的那种。


怎么说呢?给我的感觉,对方发的不是乒乓球,是一个铁蛋、铅球,沉得超出想象。


第二个球,纯上旋。我接的时候,球直接上天花板了,注意“不是接高、飞出去”,是直接直愣愣地“上天”了。


第三个球,侧拐。可能发到第三个球,对方已经了解我的水平,所以在发之前,连提醒带挑逗地说,“好好接啊,可别让球打手啊!”一接,球打到了虎口。


第四个球,还是侧拐。还是那句话,“好好接啊,可别再打手!”一接,又打手。


第五个球,纯下旋。人家可能也不想我太难看,提前就告诉我是下旋球,让我多抬着点接。一接,球再次栽台子上,连网都没扎到。


中午时候,通过球友牵线搭桥,热情邀请这位小教练一起吃饭,也非常迫切想请教一下上午惨败的原因。


小教练倒也不见外,跟我们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他的父母都是基地教练,一心希望他走专业道路,打出名堂。他从四岁开始,在基地开始专业训练,打到19岁,连续两次国青队选拔赛没打上去,没有机会了,只能退役转型当教练”。


他又转过头,跟我说:“其实,也能看得出你有一定基础。但是接不住我的球,非常正常,因为我的发球在专业队里也算非常好的,你接不住,很正常”。


他说这些的时候,表情淡淡的,能感觉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从容,毫无自我吹捧之意。


我作为“当事人”,场面是如此悲惨,面子有些挂不住。同时,我也是诚心诚意想请教、学习一下,问:“您的发球是怎么练的?怎么能这么好?”


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这个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他说:“说简单,我从四岁开始打球,一年365天除了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不练发球,剩余的363天,200个一盆的多球,每天至少发两大盆,十四五年了,从来没有间断过,风雨无阻”。


“发球在我眼里,真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发就怎么发,想发到哪就发到哪”。


“说复杂,是我最近一两年当教练之后的感触,坚持,是挺难的一件事,任何一个人如果在发球方面付出了像我一样的努力,我觉得都可以发的很好,也许比我更好”。


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成为了我乒乓球认知的一个分水岭。


我们面前,是同样一个“长2.740米×宽1.525米×高0.76米”的有形球台,球台背后是职业与爱好之间天壤之别的付出差异,看似无形,比赛显形。


聊到这,再次回到知乎问题,“普通人能接住马龙的发球吗”?


我们才感知到,大家关注的实质是“普通人有机会拿自己的兴趣爱好,挑战职业选手的饭碗吗?”


答案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但仍然忍不住心怀一丝“希望”,特别是在体育方面。


就像现在,身边很多人知道我喜欢乒乓球,经常问我:“如果你跟马龙打,能赢几个球?怎么也能赢一两个吧?”


每每遇到如此问题,我总是很诚恳地回复:“只要不是马龙故意送分,一个球我也赢不了”。


听到此,朋友们总是一脸诧异,“不会吧,马龙再强,一局球也总会有一个失误吧?怎么可能一个球也赢不了?”


为什么莫言荣获诺贝尔奖,你不去想自己也得一个?


广州乒乓球私人教练告诉你因为你清楚知道,里面的难度有多大。


但可能是一直以来,体育留给大家“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让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职业运动员没什么了不起,“自己也可以”。


联想到这,我又突然想到,马龙、樊振东、许昕们在面对波尔、奥恰洛夫、林昀儒、张本智和、雨果等等强手,每每在9:9、10:10的关键比分,战而胜之。


这看似简单的几分背后,凝聚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汗水与泪水。


普通人接不住马龙的发球,但是如果你在你的领域中,有了如马龙对乒乓球一样的热爱,有了如基地小教练对发球一般的执着,我相信你的卓越,也不会遥远!

当前文章地址: